生物安全

2020-04-10

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谈到国家生物安全的理念,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指导性。

那么什么是生物安全呢?

现在存在的生物或现存生物的变异,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因子对国家、社会、经济、公共健康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涉及卫生、农业、科技、教育和军事等诸多领域,并且具有隐蔽、突发、扩散、外溢、影响大等特点。

生物安全重要有多重要?

1  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2  应对紧急卫生事件的需要。

3  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的需要

4  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5  防止医院感染的需要

6)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需要。

地区或全球性的流行疾病、生物武器、生物恐怖主义与犯罪、生物技术滥用、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坏境破坏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总之,生物安全攸关国家安全。

生物因子:

包括能够进行基因修饰、细胞培养或者生物体内寄生的,可能致人或动物感染、过敏或中毒的一切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汽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直径一般为0.001-100u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稳定的分散体系。

生物医学实验室: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人体和动、植物科学观察和试验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

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等,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采取综合措施。

生物安全又如何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当转基因还在"高科技福音""健康与环境隐患"的激辩中徘徊,转基因食品已经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抛向生态.当人们在餐桌大食牛蛙,在家中饲养巴西龟等宠物时,生物入侵的幽灵已经在身边徘徊……等等。当你在吃生鱼片时,在品尝醉蟹时,在大盘野味面前时,生物危害也许就已经与你同在。

生物安全就在身边

进入21世纪,环境变化、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全球化加速,逐步推动生物安全潜在危机激化,让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015年,科技部处罚某知名基因测序公司等机构未经许可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传递出境;20188月,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后大肆蔓延,使得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2019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仅仅四个月,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大大影响了我国粮食产量;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在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迅速成为人类共同的威胁。尤其是201912月至今,新冠肺炎来袭,民众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与医疗机构相关的生物安全主要法律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分类管理,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4I级最低,IV级最高。

分别表示为BSL-- 1L--22、、BSL--33、、BSL--44。。BBSL--11 BSL--2也称基础实验,BSL--33称安全实验室, BSL--44称高度安全实验室。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